经济观察网记者李华清2月13日,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产业趋势发展论坛在广州召开,业内企业代表登台演讲,一名游戏从业者在台上调侃:“听完前面嘉宾的演讲,还挺悲观的,年行业整体的销售数字在下滑,可能零星厂商实现增长,大多数厂商在下滑,只是没人提‘悲观’这个词,因为领导不在,我提一下。”他的这番俏皮话,引得台下听众会心一笑。
伽马数据的报告显示,年中国游戏市场的销售收入达到.8亿元,同比下滑10.3%,这是近十年来的首次下滑。中国游戏的出海也没能维持高歌猛进,年中国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为.5亿美元,同比下滑3.7%。如果观察的视角更大一些,就会发现全球游戏市场也出现了收缩:年,全球移动游戏的市场规模为.2亿元,也同比下滑了10.3%。
“虽然我们很早以前就在说,游戏市场进入了存量市场,但年的数据才真正地告诉我们,从数据层面非常客观地告诉我们,的确是存量市场了。”游戏数据分析企业数数科技联合创始人韩盼在论坛上如是说。伽马数据的报告则显示,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为6.64亿人,同比下滑0.33%。
在市场和用户规模均出现收缩的情况下,游戏的从业者们有了新的审视与思考。
行情变了
新冠疫情刚爆发时,游戏行业短暂地出现过“春天”,年,中国游戏市场的销售收入为.9亿元,同比增长20.7%,而在年和年,中国游戏市场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均只有个位数。疫情之初,游戏行业逆势增长的背后离不开用户宅家时间长,有更多的时间花在游戏上,疫情也提高了人们对线上娱乐的接受度。
然而,长期来看,疫情对经济的打击,还是体现在了游戏行业上,此外,游戏版号审核从严,对行业的影响依然存在。
韩盼在论坛上分享了一个自身经历:年拜访客户时,有的客户会告诉他,自己不用看数据,凭经验就行了,凭经验就知道这个产品可不可以,这两年,这部分客户会主动找他,想知道自家游戏的一些细粒度数据,从而去挖掘、分析用户行为。过去,通常是市场部门比较关心渠道的表现数据,但现在,哪怕是写代码的研发部门,也关心游戏上线后的数据。“大家对于数据分析的意识是在提高的,也说明对于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韩盼说。
年,游戏行业曾出现过长时间的版号停发,年以来,中国游戏企业对出海的兴趣空前,疫情爆发后,出海成为不少游戏企业的“关键词”,然而很快,游戏企业就发现原本预想中的蓝海市场变成了红海。
“以前大家一窝蜂把国内的产品直接搬到海外去,提高了发行效率,成绩也不错,游戏品质参差不齐。”祖龙娱乐执行总裁吴盛鹤在论坛上回忆。从年中国自研游戏海外收入受挫来看,出海的路子,显然不像以前那么好走了。
伽马数据联合创始人、首席分析师王旭在论坛上分析称,年中国游戏企业出海受挫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游戏出海天然地存在文化壁垒和信息差,中国企业对海外市场和当地文化不够了解;二是有能力负责出海业务的人才紧缺,不少被调研的行业人士认为造成这一现象是年太多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三是海外员工不好管理;四是国际环境的变化。
王旭指出,国际环境的变化包括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不少游戏企业反馈,在欧洲运营的游戏之所以收入下降,是因为俄乌冲突背景下不少用户不愿意再付费,用户削减了自己的个人开销,有的游戏企业在海外市场即使挣到钱,但由于汇率的缘故,换算成人民币反倒亏损。
汇率的变化让一些游戏企业在海外业务上“受伤”。冰川网络副总经理董彬在论坛上分享:“去年我们有点措手不及,欧洲的汇率急速贬值,导致一定损失,还好扛过去了。”
游戏的竞争对手也悄然地变多了,还出现了强劲的对手,例如短视频。“游戏行业受到最大的挑战实际上来自于游戏行业以外。”完美世界控股集团副董事长、完美世界CEO萧泓在论坛上提醒,现在已经不是游戏厂商之间相互抢地盘的时代,别的娱乐方式也在竞争用户的娱乐时间。
审视与思考
三七互娱战略投资副总裁王自强能感受到游戏行业的“内卷”,比如,“游戏的音乐,以前大家大多是随便外包给音乐公司,但是现在大的厂商,好的游戏产品是请国家级的音乐人或者国家级的乐团给游戏配乐。大家也越来越重视游戏的剧情了,想要讲一个好故事。”
但在王旭看来,音乐、剧情、画面上的创新,还不够,核心是玩法上的创新。伽马数据的调研显示,超过90%的被调研开发者认为,精品游戏的短板在游戏设计。
“最核心的玩法迭代,是最难做的,但也是最容易出效果的。”王自强感慨。存量市场情况下,倒逼厂商们啃最硬的骨头。
游戏日常运营的精细化,也被厂商们重新审视。过去由于专业化分工,有的企业专注做研发,有的企业专注做运营,但这些厂商不约而同地往“研运一体”方向靠拢。对于做研发的企业来说,同时做运营,其实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而对于做运营的企业来说,涉足研发,才可以在技术上打下竞争壁垒。此外,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是,越多地占据产业链上的环节,越有望提高公司的利润率。
在出海游戏的运营上,以前用国内版本打遍全球的做法,虽然省事但已被一些厂商抛弃。有的从业者在海外游戏运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