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玲玲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今年上半年崂山较为干旱,北九水因少水而逊色不少,游人同时也大为减少。进入8月,突如其来的几场大雨,导致景区因安全隐患而几次关闭,但几天后北九水景区重新开放,青岛土著及外地游客,井喷似的拥入北九水,使景区人满为患,游人如织。
夏雨的滋润,使崂山喝满了水,山更青,树更翠,清凉的水,从山顶、泉眼、植被,石缝,缓缓渗出流下来,整个北九水更加青翠欲滴,就像刚刚在清泉中出浴的美人,浓茂的枝叶飘动,更像是少女瀑布般的长发,丝丝发亮,氤氲动人……
我和画家周历强、书画收藏爱好者陈明跃、于丛新,顶着烈日,随人群沿着山腰的木栈道缓缓前行。崂山,也有“挑夫”,一大早,上山摆摊。我们在这里买了桃子,边走边吃,补充营养。四周山峦重绕,青翠环谷,山谷峻秀,潺潺水声……,虽说是九水十八潭,但,过了一个又一个,似乎数也数不清了。
一路上,边走边拍照,为画家留作素材。路过的一个个水潭,都是满满的水,清澈见底。水潭或深或浅,或大或小,有小鱼在里面游弋,水草作伴,随流摇曳。这里,虽不见那种激浪飞越之势,而一溪清流萦回的蜿蜒,串起的一泓泓绿莹莹的潭水,别有一番情趣。
当我们看到俱化潭串串珍珠般的水泡时,我不禁想起了九寨沟里的“五彩池”,想到遭到地震后的九寨沟修整后已初步重现以往的美景,不由暗自庆幸。在此,我们为北九水里沿路的潭水而兴奋,而雀跃,并为潭水的美,而深深感动着。听正在施工的石匠说,这些水潭底部都经过防渗处理,一般说,水潭里一年四季都有水,丰水期,因多潭缓冲,再也不会出现一泻到底的山洪险情了。
沿一条狭长的谷道,继续前行。仰望壁立千仞,悬崖欲坠;俯首泉潭沉寂,绿如翡翠。有人说,不到北九水,不识崂山之幽奥。此话千真万确。面对天地之造化,徜徉在鬼斧神工般的北九水,大自然的景致,让人浑身好像渐生出一种空灵之感,虔诚的心情油然而生。走在里面,不得不把步子迈得轻轻,听风儿从耳边吹过,听山雀在林中啼鸣,步履放慢,再慢一些,生怕踩碎了这一片幽幽的素静。
山涧之水,自上流而下,缓慢流淌,遇峰崖处必有一潭,称“九水明漪”。三水,自取潭,这里潭水翡翠,一块巨石石壁上的“江山如画”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这是著名书法家张杰三题的。路过“得鱼潭”,清澈见底的水里,游鱼撒欢,手捞可得;中虚潭里,滩峡奇秀,恰似一幅音乐图画;崂山矿泉水发源地,甘甜爽沁,一路,名锦屏岩,石色苍翠;自取潭,到了这里,谁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双手捧起,一饮而畅。
这里,山舒水缓,林幽壑美,俱化潭,轰鸣震荡,相濡以沫,红染心绪。野果遍山,举手可摘,人在画中,画在人中,山水交融,人在水中,水作龙吟,处处白帘银挂,飞流直下,山涧水潭,星罗棋布,鸟鸣啾啾,如丝竹奏。这里有多种植物,通往“蔚竹庵”的幽林,是一条天然氧吧,出没山涧,时隐时现……
经过每一个峡谷,都很惬意。鱼鳞峡,翠谷幽深,奇岩荟萃,水中倒映,佳境缕缕,真可谓“十里清潭三尺瀑,果然风景胜江南”。雨后的崂山北九水,令人赏心悦目,如痴如醉。
拾梯而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树木葱茏、景色幽深的“冷翠峡”。这里峭壁山崖,大雨到来时,只有从这里才能通往“潮音瀑”,山腰的木栈道,时隐时现,幽蓝的水泊,似一颗璀璨的玛瑙,镶嵌在翠谷之中。
记得冬天来时,这里是雪花飘飘,冰封万里,飞泻的瀑布变成了一道道冰川,晶莹剔透。夏日,飞瀑白雪般泻下,更像是为游人带来清凉的一道水帘。这里为北九水风景区内九水的终端,沿山间石径回返,漫山碧绿,满眼生机,走着看着,总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回至内七水处,左侧峡谷更加陡峭,山石石壁呈青黛色,山上长满黑松,翠绿如滴,景色幽深,道旁山石上镌刻着“冷翠峡”三个字,踏上山梯步步登高,即可居高临下俯瞰冷翠峡的瑰丽景色,又能登高望远,仰望天穹,望山峦叠嶂,群山争秀。
沿路,我们观周边蔚竹成林,苍松竞茂,怪石奇秀,看涧溪成韵,泉水汀咚,清新幽静。展现在眼前的是,被誉为“崂山十二景”之“蔚竹鸣泉”,后山岩石高垒,更像是天上来客,似随时即落,耸危可叹。年,著名作家郁达夫游至此,即兴赋诗一首,镌刻在双石屋村旁的巨石上。诗曰:“柳台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
我们过大小龙门、鱼鳞峡后,不久,即隐隐听到海潮般的轰鸣声,啊,是“潮音瀑”到了!站在此时的潮音瀑旁,聆听轰鸣的潮声,咆哮而来的,是潮声鼎沸,还是人声鼎沸?心潮如涌,热血沸腾,大家争相留影。这里也是“靛缸湾”,峭壁危岩,澄潭激湍,瀑布,三折而泻,落差20余米,直泻清潭,似珍珠洒落,锦鳞熠熠……但见,一条白色瀑布,从对面山崖上喷泻而下,如万斛明珠跌入石潭中,似素色的绫罗绸缎飘然而下,而这一大水潭,就是大名鼎鼎的“靛缸湾”。
站在观景桥上,忘情地欣赏着飞泄的瀑布,这时,周老师已将画板搭在桥栏杆上,开始画起了速写。“刷刷刷”,随着画家画笔飞快地移动,一幅栩栩如生的速写,跃然纸上。边看周老师画画,边不时观赏着眼前的一泓潭水,我突然发现,这里的潭水特别的蓝,很深邃,幽幽的,如此碧蓝的水,只有在这靛缸湾里了。我想,人们将这一水潭称为靛缸湾,这“靛”字,用得是何等的精确呀!在这里,我们在“潮音瀑”展示了周历强老师的书法作品,大山深处,细水长流,书法艺术,源远流长。
这次来北九水,我们很想去看一看“狮身人面石”。沿潮音瀑一条新开的山路拾级而上,一行人向滑溜口方向爬去。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已站在了蔚竹庵东北面的一个高高的山岗上了。远眺千叠云山,万重烟树,一派大千气象,四周的奇峰异石更是令人目不暇接。羽客黄冠,上人比丘,孤影学士,村野双姑,最为夺目的就是这座高约四十米的“狮身人面像”了。如此逼真的自然景观,实属罕见。我想,这大概是造物主在向人类喻示着什么,而刻意雕镂出来的吧。
万物静观皆自得。看着“她”那圣洁、庄严凝视旷古宇宙的冷漠神态,似乎在向世间展示一个历尽沧桑的民族的心灵历程,又像在喻示万物有灵、阴阳交感、天人合一的深奥哲理……
日暮而归,游意未尽;夕阳西下,细水长流。夏日的北九水,风情别样浓郁。回返的路上,我们坐在“江山如画”旁的一个茶棚品茗,吃着地瓜面野菜包子,观赏着身旁镜子般的水泊,沁人心脾的凉气一股股涌来,我们的心醉了,沉醉在风景如画的北方九寨沟——崂山北九水。
踏上归程,路过飞架的石桥,清风拂面,十分惬意。黄昏的余晖撒下一片温柔,将站在桥上留下倩影的少女们环映进柔和的光影里,使她们更加青春靓丽,楚楚动人。俯首看绿荫掩秀的溪流,滚滚向前,不由,想起了一首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轻声吟着,不知不觉,仿佛步入仙境,心情更是豁然开朗,浑身也有些飘飘欲仙了。
(作者:李岩系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