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储量巨大,但是由于人口数量巨大再加上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将近50亿人将会面临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海洋,生命的繁衍、生存都离不开水源。但是最近联合国一项研究表明:在30年后,地球上将会有50亿人口用不起水。这项报告进一步说明,虽然预测时间是年,但是目前水资源就已经非常短缺了。
联合国发出警告:年,50亿人将面临用水“危机”!
根据世界气象组的报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能勘测到的水资源正在逐渐减少,包括地下水、地表径流水以及以固体状态存在的结冰水,水源损失速度为每年水面下降一厘米。
相信大家对温室效应已经十分了解,由于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导致过多的碳元素从固体形态转变为气体形态,也就是二氧化碳。这种物质可以吸收紫外线,从而保存住了从地表反射的热量,相当于给地球加了层“保温膜”。温室效应带来最显著的负面影响是,南北极冰川融化。
地球明明是一个“水球”,为何还会缺水呢?
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蓝色的,像是一个水球。地球上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如此巨大的水资源储备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可以直接被人类利用,比如湖泊水、江河水等。温室效应使得南北极的冰川水直接进入到了海洋中,因此这部分淡水资源无法被直接利用。
有人会问,海洋水资源如此丰富,将里面的物质过滤出来或者将水蒸发出来不就可以直接用吗?我们现在所用的水取自自然界中的淡水,仅仅是淡水就要经过层层净化,水处理过程功能之复杂,让人难以想象,更别提海水淡化和净化了。
全球降水量分配不均,带给人类的启示有哪些?
今年的九月份,格陵兰岛迎来了史上最大暴雨,这次暴雨将70亿吨的淡水资源冲到了海里。对格陵兰岛的相关跟踪研究发现,20世纪末到目前这将近三十年间里,格陵兰岛冰盖总共损失了将近10万吨淡水资源。
世界上的可利用水资源正在逐渐减少,但是和水有关的自然灾害却在逐年增加,温室效应不仅仅会使冰川融化,还会改变地球的气候带,使降雨量多的位置发生偏移,从而造成“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现象。
这种现象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最近几年新闻报道的国内外洪灾事件逐年增多,去年的美国暴雪导致数人死亡,尤其是今年河南省的大暴雨,截止到八月已经有三百多人遇难。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给了气象学家,说明国际上对气候变化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