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栓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可能没注意,海洋好像快炸了 [复制链接]

1#
青少年白癜风临床诊疗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575628.html

想象一下,当你身处广袤的宇宙,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将是大片静谧美好的蔚蓝海洋。这片占到地球表面积71%的区域,以它的浩瀚造就了生命的起源,并无私哺育着这些生命。

然而,在积极响应全球变暖的“号召”下,海洋,这个吸收了93%以上地球系统能量收入的大载体,终于也不负众望地“发烧”了。

NOAA首次公布的GOES-18(地球静止轨道运行环境卫星)的图像图片来源:NOAA

早在年,人们就已经提出大气温室气体增加会引起海洋变暖。年,来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研究员S.Levitus在《Science》撰文表明,年至年期间,世界海洋从表面到米深度的热含量(平均温度)广泛地增加,但全球海洋到底变暖了多少,一直是一个争议不断的问题。

给海洋“量体温”,怎么这么难?

大量的观测数据证实,全球升温是不争的事实,那为什么海洋的增暖还会充满争议呢?

海洋变暖多少的争议还是来源于过去海洋观测数据质量和数量的不足。

为了知道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科学家们可以从历史文献、化石、沉积物(如海洋、黄土、石笋等)、冰川、树轮等找到历史气候变迁的痕迹。到了现代,卫星和全球密集的观测站点又成为测量大气温度的最佳武器之一。目前陆地上大约有个站点在进行大气温度的观测工作。但是面对广袤无垠的大海,这些方法就显得鞭长莫及了。

竺可桢先生根据历史文献重现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温度曲线图片来源:《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海洋的复杂性在于,不仅有宽度(3.6亿平方公里),还有深度(平均深度米,最深海沟达到海平面以下米)。不同地区的地表温度尚有区别,不同区域的海洋当然也有着自己的“脾气”。

正是由于对海洋的探索是一个三维的过程,使得厘清海洋热容量的变化变得尤为困难。即使在现在,人类对海洋的探索还只是九牛一毛,《海底两万里》的故事到现在还只是科幻小说呢!而目前人类对海洋温度的探索仅仅集中于海洋上层米的部分。

在年到年间,海洋次表层最主要的温度观测,是利用船只沿航道扔下的一次性抛弃式测温仪(XBT)进行的,占到总数据量的41%。可受到当时技术的限制,它的结果存在系统性偏差。

要想知道海温的长期变化,就必须想方设法订正这些数据。因此自年起,全球科学家开始了订正历史XBT数据系统性偏差的工作,同时通过结合年正式实施的Argo全球实时海洋观测网数据,尝试量化海洋温度的长期变化。但由于数据偏差订正方法不同,往往会得到不一致的海洋增暖结论。

全球Argo浮标的分布图片来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