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栓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霸受非议拷问单一教育评价体系uci1darw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治疗吗

学霸受非议拷问单一教育评价体系


最近,一份清华大学学生马冬晗“密密麻麻”的作息时间表和她多门功课超过95分的成绩单在上广为流传,其申请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的视频更是火遍全国,有人调侃她比元芳还要忙,她也因此被友冠以“学霸”称号。(11月19日《北京晚报》)  尽管笔者跟大多数友一样,不太认同这样四平八稳的学习模式,但是作为一个厚道人,必须得承认,在遵循教育评价指标这一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刻苦攻读,追求卓越,是应该受到尊重和理解的。不认同不代表可以不尊重。然而,一些友似乎有无尽的不满要释放在她俩身上,对这对姐妹花发起了攻击。何以如此?笔者以为,这其中除了最原始的嫉妒心,还有对高等教育评价指标的不满。作为这一指标少有的受益者,马家姐妹理所当然地躺着中枪了。  天下有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特质不一样,呈现出来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经历也就不一样,正是这种多样性才造就了整个世界的斑斓多彩。不同类型的人之间,可比性并不大,你能说清楚爱因斯坦和曹雪芹谁更优秀么?恐怕不行,可是人人都有获得外界认可和尊重的需求,评优标准该以什么理念为原则呢?我想应该是:作为不同类型的个体,只要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追求卓越,就应该受到认可和尊重。  而现今的高等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标准符合这样的原则么?我看够呛。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应该是尊重人类天然的多元化,使每个人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从自由选择的不同方面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尽管我国的高等教育思想在逐步开放,可是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却依然保持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单一性,特别看重知识的简单重复,考试分数因此还是“最粗最硬”的铁制标志杆。在这种评价标准的引导下,学生难免被分数异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两年爆红络的北大晒证女学生,躺在一堆各色各样的考试证书中,自己的全身心都对证书产生了依赖,如果这些证书不幸被火灾吞噬,那就无法可想了。  “学霸受非议”事件表明,绝大部分人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感到失落,多数人的价值被简单粗暴评优指标视而不见,由此引发的愤怒不仅不利于多元化人才的健康生长,还会使习惯于这一评价体系的优秀人才受到伤害。                                                     /p>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